滇中稀贵金属和楚雄绿色钛产业集群的初步形成,得益于昆明高新区等地的重点发展。
中国经济报导:近年来,云南省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将新材料产业作为产业强省战略中的12个重点产业之一,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在这一战略指导下,云南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云南国钛公司在楚雄成功产出中国第一炉转子级海绵钛,这一突破性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海绵钛领域“卡脖子”技术的成功攻克。这不仅提升了我国在钛材料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也为我国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保山混合稀土氧化物加工项目的投产,实现了云南省稀土产业的零的突破,填补了省内稀土产业的空白。这一项目的成功,对于云南省乃至全国的稀土产业链的完善和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云南省自主研发的大容量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成功迈出了海外出口的第一步,这不仅提升了我国新能源电池的国际市场地位,也为云南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云南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产业布局不断完善。目前,新材料产业已遍布全省8个州(市)、10个园区,形成了以稀贵金属、钛基、锡基、新能源电池为主体,稀土、化工等其他新材料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2021年至2023年,新材料产业的产值从约600亿元增长到近1000亿元,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向中高端迈进。
滇中稀贵金属和楚雄绿色钛产业集群的初步形成,得益于昆明高新区等地的重点发展。在这里,稀贵金属催化剂、稀贵金属高纯材料及信息功能材料两条产业链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从钛矿采选到钛精矿、钛白粉、海绵钛、钛材加工贸易等产业链条也日益完善。
在“链主”企业和重大项目的带动下,云南省新材料产业实现了多点突破。保山5000吨混合稀土氧化物灼烧项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云南省在稀土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
随着云南国钛3万吨转子级海绵钛智能制造项目的投产,以及贵金属微电子粉体及浆料、贵金属装联材料产业化等项目的加快推进,云南省钛、贵金属等领域的产能正逐步释放。
德方纳米、湖南裕能、杉杉股份等一批头部企业的落地云南,使得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从无到有,不断延伸。这些企业的加入,为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为了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云南省高水平的建设了云南贵金属实验室、云南锡铟实验室,加快了贵金属、锡铟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
同时,组建了铜铅锌产业、锡铟产业、新能源材料等创新联合体,布局建设了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加快了关键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在技术创新方面,云南省取得了多项突破。建成国内首个稀贵金属材料专用高通量计算平台,全国首个包括11类稀贵金属新材料基础参数数据库,突破了稀贵金属材料研发关键技术10余项。
高纯超薄金带技术、两项铂盐生产技术实现了国产替代,石油化工催化剂清洁高效回收、极低浓度铂族金属废液回收等2项技术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半导体材料领域,云南省攻克了半导体用高纯砷、高纯铟、高纯锗制备技术,开发出7N高纯铟、6—7N高纯砷以及13N超高纯锗单晶,推动了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替代。
昆工科技全球首创的大容量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制备技术,在曲靖陆良建成投产,其产品获得了海外市场的青睐。
云南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未来,云南省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材料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