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总额增加16.52万亿元

在社会融资规模方面,10月末的初步统计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了7.8%。

中国经济报导:中国人民银行于11月11日公布数据,今年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总额增加16.52万亿元,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度,也反映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成效。

初步统计显示,截至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了403.4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7.8%。在前十个月中,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达到了27.06万亿元,这一增长趋势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持续显现。

专家们普遍认为,信贷投放总体保持平稳,对经济的支持作用持续增强。在短期内,货币政策的支持立场预计不会改变,并且有望在明年继续保持较强的力度,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贷款方面,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了254.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在1月至10月间,各项贷款增加了16.52万亿元。专家们指出,贷款发放规模持续扩大,市场机构估算,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量超过了110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多出近8万亿元,比2022年同期多出近20万亿元。这种增长趋势反映出存量信贷资产的有效盘活,以及贷款投放效率的提升。

同时,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信贷结构持续优化。10月份新发放贷款利率持续走低,全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在社会融资规模方面,10月末的初步统计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了7.8%。市场人士分析,尽管去年10月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政府债券新增了1.56万亿元,明显高于往年同期,但今年以来的社会融资规模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

信贷增量短期内受到地方化债的影响,但长期来看,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的缓释将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纾解债务链条、畅通经济循环、防范化解风险。

在货币供应方面,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了309.7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7.5%,比上月末高了0.7个百分点。市场人士认为,2023年是疫情平稳转段的第一年,M2增速明显回升,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债市和理财资金开始向存款回流。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增量金融政策,有效改善了经济预期,提振了市场信心,资本市场回稳,投资者风险偏好由避险情绪主导转向更为积极的资产配置。

二是银行向证券、基金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增加。随着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工具正式推出,商业银行向非银机构的融资增多,既促进了银行与非银机构之间的资金融通,增强了金融市场流动性,也对M2的增长产生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三是财政支出加快,财政存款更多转化为企业存款。随着财政支出节奏的加快,稳增长政策逐步加力,带动了实体经济部门的存款同比增多。

值得关注的是,10月末M1同比下降了6.1%,为今年以来首次增速回升。

市场人士预计,随着近期一系列增量政策的进一步落地显效,M1增速有望企稳,这既反映出增量政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经济活动企稳向好,社会信心有所改善,也受益于金融市场上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提升。

More from 经济More posts in 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