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院长孙逢春表示,深圳现在站在了国际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前沿,同时也是我国“新三样”发展的重要基地,这表明深圳在高质量、高速度、可持续发展方面都走在了前面。
中国经济报导:今年以来,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外贸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持续跑出“加速度”。根据最新数据,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了11.85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再创历史新高,显示出长三角地区外贸的强劲增长动力。
据上海海关的统计,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的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了5.1%,占到了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6.7%。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9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9%,这一比例占到了全国同类商品进出口总值的34.8%,体现了长三角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上海海关统计分析处副处长郑浩指出,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区域的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了6.3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7.9%,占到了全国同期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的35.9%。
民营企业出口的持续增长,得益于我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一系列稳外贸政策的出台,这些措施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条件。
在长三角地区,上海口岸对其他金砖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747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5.4%,占到了全国同期总额的16.2%,显示出长三角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外贸大省浙江在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出口表现尤为突出,出口总额突破了1000亿元,增速高出全国同类产品13.6个百分点。
其中,电脑出口增长了1.5倍,家用电器出口增长了16.5%,这些产品的出口增长为浙江省的外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制造业大省江苏则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为特点,机电产品的总出口额达到了1.8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4%,占到了江苏省出口总值的近七成。
其中,船舶出口同比增长超过了七成,显示出江苏省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强大实力。
安徽则持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三季度,安徽的电动汽车、液晶显示板出口分别增长了272.2%、44.7%。出口汽车超过了68万辆,位居全国首位,这标志着安徽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的货物贸易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据深圳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6.49万亿元,增长了11.4%,占到了全国的比重达到了20.1%。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其“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出口总额达到了714.3亿元,增长了8.9%。
深圳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3.3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0.9%,占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外贸总值的半壁江山,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35.9%。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院长孙逢春表示,深圳现在站在了国际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前沿,同时也是我国“新三样”发展的重要基地,这表明深圳在高质量、高速度、可持续发展方面都走在了前面。
近年来,一些国家不断提高新能源进口门槛,给我国“新三样”出口带来了不少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深圳海关通过建立重点服务企业清单,与企业进行“点对点”地联络,并邀请国内外技术专家指导300余家新能源企业掌握国外技术准入要求。
深圳海关综合业务处四级主任科员朱华琛表示:“我们针对国外一些准备发布的新能源电池技术性法规,组织行业协会、国内企业开展了10余次研讨,形成了57条核心意见。通过运用世贸组织多双边规则,推动国外修改了14项内容,惠及全国约1400亿元锂电池出口产品。”
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新能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为我国外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